终于结束了一趟旅行。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,就得追溯到前年国庆了。经历了身边的远方的各种事情,这趟旅程也带上了不少想法,接下来我将它们努力回忆起来。
前摇
四月初的时候,我还没有意识到我将拥有一个长假期。直到有同事跟我说,只需要休两天假,就能获得一个长达九天的假期,我才开始计划我的旅行。
于是一顿呼朋引伴。结果大多数人都只有正常的五天假期,我也只好将假期劈成两半,前半与朋友出行,后半独自出行。
水之行
一开始我们是没有打算去黄果树瀑布的,想到是招牌热门景点,又是节假日,肯定人满为患。但是我们原来选的路线因为没人报,只能被迫选了去黄果树。
但黄果树瀑布的人流比我想象中要少很多。一来可能因为贵州所有景点都是按时段预约进入的,二来可能是我们去得比较早。
现在才刚入夏季,黄果树瀑布已经声势浩大了,难以想象当水量最大值的时候,会是什么景象。
站在瀑布对面的时候,会有绵密的水雾乘风扑面而来。而恰好这个位置是等待进入水帘洞排队的位置,游客多半会逗留很长时间,没有防水的衣物,很快就会全身湿透。
其实黄果树景区有三个比较分散的景点,但其余两个就比较普通了,有一个则是挂了个「剧版西游记取景地」的名号,不去也罢。
第二个景点名片则是小七孔,同行的人一致认为这个景点最普通。我的感觉是,这地方的定位更符合周末父母带孩子来玩水,而不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前来游玩。
攻略都说苗寨晚上灯火通明,很是壮观。但我却觉得清晨的苗寨最为壮魄。晨光斜斜地穿过峡谷和丛林,透过薄雾洒在屋檐上,成千上万只飞起的屋檐。宁静的,但厚实有力。
虽说是千户苗寨,但基本上已经商业化了,每家每户都是搞住宿或者旅拍的,也看不见所谓的苗寨生活。要进这个千户苗寨,得在几公里开外穿过商业街进入大门,再排半个小时队挤上摆渡车,到站了再走个几公里商业街,才到苗寨边上的观景台。这模式跟游乐园一般。
贵州一行更多的偏向于人文,但是在如今商业化城市化密集的中国,人文旅游却有一点微妙的荒诞。这种旅途上看到的人文,多半是演出来的人文,这和自己看书看视频逛博物馆里得知的人文没啥区别。
我们想象中的人文旅游,是我们可以亲身参与体会当地人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生活方式。但很多时候,这种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」来源于被自然和历史的改造。就以苗寨为例,他们建得密集且依靠山崖,一来是抵御兽袭,二来是节约农耕用地。是苦难造就了他们的特色,如果可以,他们也不想这样。所以,当现代社会到来,他们有权利也更应该去拥抱更舒适的现代生活,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」自然就会沦为一种形式,一种可以变现为商业的形式。
人文旅游本身是可以存在的,但是因为我们是人,所以人文旅游不纯粹了。
山之行
后半段的旅程,我赶去了川西。
这是我第二次去川西,上一次是八年前走川藏线,一样是从成都出发,一样跨过雅拉山口,一样落脚新都桥。所以头一天的行程基本上是一样的。
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新兴的网红景点「格底拉姆」。这个地方挺有意思的,需要驱车离开主路,在土路上沿着坡面直升几百个海拔,才能到这一段相对平坦的高坡上。进去的时候还得象征性交点环保费。
这地方很明显是小红书之类的网络平台催生出来的景点,没有很用力的资本开发,但是却又有摄影棚、故意放置的木屋、灯塔和摄影道具这种小本经营的痕迹。不得不说,这里确实是拍贡嘎雪山的一个好机位,平坦的高海拔能让人在这环视远眺四面八方的雪山。但是同时入镜的却又有那些摄影道具,神圣与虚伪同时存在,这很互联网。
晚上入住的新都桥和我上次去也不一样了。八年前这里还没有很多人,静谧冰冷的夜空下,是远离人烟的感觉。这次去,餐饮业明显多了不少,很多家门口都闪耀着霓虹灯牌。我随便选了家菌菇汤,老板服务熟练周到。
第二天比较有印象的就是墨石公园。这个景点的开发我觉得是挺成功的,保留了自然奇观特色的同时,又很好地规划了游览动线,像山地车这种无关紧要的额外附加项目则偏置一旁。我在游览的途中遇到两位做保洁的藏族阿姨,他们主动过来问我「有没有看到土拨鼠」。我当时满脑疑问,还以为是她们在找,于是回了句没看到。没想到她们指了指她们过来的路,说那边有土拨鼠快去看。
晚上就到了四姑娘山,这一旅程的最终目的地,天空阴雨连绵了起来。一大早起来,从窗外望出,雨倒是停了,但是漫山的烟雾缭绕,只怕要看不到雪山了。
随着进景区的摆渡车往山里深入,太阳在云雾背后慢慢地往上爬,努力蒸腾着水汽。终于,在绕过一座山崖后,阳光炸裂,金辉撒在崖壁上,积雪耀眼夺目。自此之后,渐渐地云开雾散,湛蓝的天空露了出来。但云雾没有完全消散,只是围拢依伴在各座山峰旁,似裙带,似围脖。
一直以来我都敬仰着雪山,因为当我直视它时,总会在内心深处激荡起不可言喻的波澜。我也总想将这种感觉通过照片复刻出来,分享出去。所以自此我拥有了相机后,我拍了很多山,拍了沙漠,拍了大海,拍了星空,但内心的那种感觉一直都拍不出来。
但这次我拍到了。本想用言语描述一下的,但发现言语实在苍白且冗余,不如闭口不言。
余韵
这次出行更喜欢使用黑白来拍照了,也许是这次旅程遇上的色彩并没有很缤纷,用黑白反而更能体现出光影的深度。
高原藏区不同地方前前后后都去了三次了,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别的选择估计也不会再去了。
这篇博文前后写的时间间隔了三四个月,行文遣词有很大不同,倒是有别有一番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