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广东人,我最遗憾的是我接触的粤剧文化太少了。由于自小都生活在大城市里,没有经历过农村里类似庙会的活动,自然也就很少机会能看到舞枪弄棒的戏班子。少数能听到的粤剧粤曲,都是来自公园大爷自带的播音机。名篇名段倒是知道一两个,但要论唱也就只能唱出个「帝女花」来。
我记忆中唯一一次完整看过的一场粤剧是在我高中的时候。大概是高二的时候,学校请来一个粤剧团,借用我们晚自习的时间,在礼堂开了一场。因为不用晚自习,大伙都是很乐意的,只是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娱乐方式太过丰富,大多数人对这种表演形式其实没有多大欢喜。但还是有部分人很是兴奋,有个同学就很激动地跟我说,这很像以前村里过春节时大家聚在戏台下看戏。
那晚具体是看哪几折戏,我已经完全忘了。粤剧团也是为了给我们展示戏曲文化,并没有完完整整把一部戏从头到尾演一遍,而是挑了四五出在表现形式上有代表地给我们展示。我唯一记得的是,当他们要演一个矮子的时候,他们是蹲下来,然后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走路, 这样当戏袍一罩,看起来就真的像是一个矮子在走路一样。
早在一两个星期之前就已经看到《白蛇传・情》的宣发,那时第一反应是来自视觉上的。乍一看有点突兀,人物和背景有剥离感,就好像是在舞台上套了一个 XR 拓展现实的舞美特效一样。后面又陆陆续续看到一些花絮的宣发,才得知演员们都是原版粤剧里的角,不禁对这个作品起了期待。
我一直觉得中国戏剧和电影的表现形式注定会有冲突矛盾的。戏剧由于舞台限制,会有「三五步走遍天下,七八人百万雄兵」这样的艺术手法,而这些恰恰就是戏剧的魅力所在。那些越少道具使用的剧目越是被人所称道。甚至可以说,是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力共同创造了戏剧这种表演形式。但是电影完全不一样,因为它可以把一切都具象出来了,留给观众想象的只有镜头之外的事情。我想只有解决这个矛盾,粤剧电影才可以成立。
我觉得《白蛇传・情》并没有做到这个矛盾的最优解。虽然它通过烟雾缭绕的背景来虚化了空间的存在,极大限度地把自由留给戏剧本身,但是演员表演和背景的割裂感还是很影响观感。
倒是有一点惊喜是被它试出来了,那就是能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戏剧。以往戏剧其实相当于只有一个平面视角,所有表演都必须将就这个视角来展现,于是就会经常出现两个角色本来是面对面讲话的,但是不得已要面对观众来讲台词这种情况。但是在影视化中,通过分镜的设置,可以使得整个表演更加有沉浸感。
只能说,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,而且反响还挺不错。相比于英国舞台剧的影视化的各种暴雷,这部粤剧电影口碑其实还算不错,只是因为受众问题,票房注定不会太有影响力。但是为了艺术文化的保留发展,这种电子化的趋势是注定的,不论是在商业考虑上还是在艺术传承上。所以支持鼓励是必须的说不定还能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也说不定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