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
昨天书房的空调坏了,找了位师傅来修。师傅是客家人,挺好说话的。临走前,他说:「不要做这行(修理业),太辛苦了,我再做几年也不做了。」工匠这活在中国可谓特别:在思想层面上,「匠心」代表了一类崇高的思想境界,那是坚韧和创新;但实际上,匠人的社会地位好不到哪去,特别是现在,一项项手艺面临失传的境地。
我的朋友都知道,东周诸子百家中,我最喜欢墨家,而墨家第一代钜子墨翟,就是个木匠,还曾经完胜公输般(这是墨子自己写的小故事,我姑且当真吧!),墨家非攻机关术更是天下无双(动画片看多了……)。因此,匠人的地位在我心中还是蛮高的。在家里,我也喜欢这些手工活,盗版乐高高达一堆堆,刻木头刻石头也不在话下。我有位家里开杂货店同学,他家店旁就有间做木具的店,他曾对我说,他和他爸常去串店,锯锯木头,聊聊天,这令我欣羡不已。
我们时常见到这样的新闻,说外国某某年轻小孩自己动手弄了台汽车、飞机甚至核反应堆。不是说国内没有这样的孩子,而是说这在国内凤毛麟角。小孩都跑去读「兴趣」班了,就算有空闲,手头也没有一件称手的「兵器」。看过外国电影的同学都知道,那种西式洋房,多半会配一个车库,而车库不单单有车——有时甚至没有车——但一定会有一大堆工具:螺帽螺丝螺丝刀,电锯扳手冲锋钻。
高三的时候写过关于娘炮和女汉子的作文。作为男生,我想至少有三样东西能够唤起男孩心中的激情:一是军械,二是车,三是冲锋钻。在中国,军械不可能碰到,驾照也只有满18岁才能拿到。唯有冲锋钻能被男孩拿在手里,建造出男孩心中的世界。
很多人跟我聊天时会提到,要学知识而不是技术。我也曾和老爸讨论过,假如每个人都去上大学,没人来做修理工该怎么办?当然,这是极端情况,我也给出一个不靠谱的答案:大力发展机械化。但是机械不可能代替一切,包括匠心。
在《俗世奇人》一书中,冯骥才用他惯用的京片子描述了天津卫里的各种奇人,其中不乏匠心独具的工匠。机械可以复制无数个海张五的泥像,但若没有泥人张为了回击而捏出的第一个泥像,复制从何说起?机械可以把墙刷得一丝不漏、干干净净,但刷子李那份从容淡定、情闲气静却模仿不来。
在今天,做工匠过活确实不容易,但像工匠一样生活是另一回事。繁杂的世界里,总还是需要那片刻的宁静,来作出一件令自己满意的事。